1 前言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我國國際供應鏈產業鏈的安全穩定,提出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加快增強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然而,國際航空貨運能力的提升是個系統工程,絕非是單純依靠增加貨機就能根本解決的,需要跳出航空運輸這個單一環節,系統性地審視整個航空貨運體系,找出事情的本質。
發展航空貨運有兩大核心要素,一是貨源保障,二是物流解決方案。經營航空貨運代理業務的企業(以下簡稱“空運貨代企業”)在整個航空貨運體系中起到關鍵的“連接”作用,即空運貨代是以滿足委托方的委托訴求為根本,圍繞貨源,提供物流或供應鏈解決方案的主體。一國空運貨代企業的強弱也直接影響該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的強弱。本文擬通過對中外空運貨代企業的對比研究,分析我國空運貨代企業的優勢和短板,提出發展建議,以期為行業管理部門決策和相關學者研究提供參考。
2 全球空運貨代市場總體情況
根據國際咨詢機構Armstrong & Associates, Inc. (A&A)最新公布的調查數據,受疫情影響,2020年度空運貨代市場波動程度較大,排名前25的空運貨代企業共代理了1518萬噸貨物,較2019年的1542萬噸有所回落,空運貨代企業代理貨量普遍下降,但由于市場供需的錯位,企業收入的增幅基本都在兩位數以上。
2020年全球TOP25空運貨代企業貨量及收入情況情況
從國家分布看,全球排名前25的空運貨代企業中,美國占6家,中國5家,日本和德國各4家,瑞士和法國各2家,丹麥和科威特各1家。然而排名前5的企業中,德國有2家,美國有1家,我國無1家上榜;排名前10名的企業中,我國才僅僅占得一席之位。
從企業貨量和收入排名看,全球Top25的空運貨代企業中,我國上榜的企業分別為排名第7的愛派克斯(Apex)、排名第12的中外運(Sinotrans)、排名第13的嘉里物流(Kerry)、排名第14的華貿物流(CTS)、排名第22的歐華&曦華物流(AWOT)。在代理貨量方面,規模最大的是愛派克斯,為75萬噸,而全球Top5的企業均處于百萬噸級。在代理收入方面,雖然我國企業代理的總貨量規模僅次于德國、美國,但單位貨量收入卻排名最末,這與貨代企業的客戶資源、代理貨物類型、企業所處的代理環節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總體來看,我國空運貨代的實力較弱,缺少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空運貨代龍頭企業,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民航發展階段不相匹配。
全球TOP25空運貨代企業的國家分布情況
3 中外空運貨代企業對比分析
3.1 服務產品
產品是企業綜合實力的直接體現。國際空運貨代巨頭可為客戶提供多樣化的空運產品組合及解決方案,同時針對某些細分領域又可提供專業性極強的解決方案。例如DHL和德訊在空運服務產品方面,可為客戶提供一天達、三天達等不同時效的定日達產品,門到門、端到端的全流程服務,以及??章撨\、倉儲、保險、報關等全球供應鏈解決方案。與此同時,也能為特定行業和特殊領域的空運保障任務設計獨特的解決方案。例如德訊在易腐品和醫藥領域細分行業領先的保障水平,其中德訊代理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進出口空運易腐品,并且針對航空航天領域也可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物流解決方案。正是出于為客戶提供專業、靈活、穩定、可靠的解決方案的考慮,國際貨代巨頭往往并不僅僅局限于空運貨代業務,而是一家涉足多運輸方式、多領域服務的綜合物流企業或供應鏈服務提供商。
我國空運貨代企業起步較晚,市場獲取能力不足,很長一段時間內過多依附于國際空運貨代巨頭,提供國內端的運輸、分撥、口岸操作及出口報關業務。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空運貨代企業持續提升直客比例,獲取運力資源,并逐步完善海外能力,產品矩陣得到豐富,可為客戶提供包機、半包機,及一定的時效達產品,但總體來看,產品功能較為單一,囿于運力資源和網絡能力短板,產品的穩定性不足,且對鮮活易腐、醫藥、危險品、國際快件等專業領域的服務能力不強,在汽車、電子、快消品、工程制造、生命醫療等細分行業尚難以提供完整的供應鏈解決方案。近幾年抓住跨境電商迅猛發展的機遇,我國空運貨代企業在國際競爭中開辟了一條新的賽道,中外運、華貿、宏遠等一批優秀企業瞄準了跨境電商和跨境貿易,致力于提供全鏈路的物流解決方案。
中外空運貨代企業的產品體系
3.2 全球網絡能力
國際空運貨代巨頭具有成熟的全球化網絡布局,可實現全球暢達,協助客戶開展全球業務。DHL、FedEx覆蓋全球220個國家和地區,且在歐洲、北美、亞太三大核心經濟區域擁有極強的服務保障能力。我國空運貨代企業的網絡能力具有局限性,全球化布局中主要表現為區域性布局(如Apex著力打造亞太、北美兩大區),總體來看,全球化網絡能力不強,尤其海外端的服務保障支撐不足。在運力資源的獲取上,國際空運貨代巨頭與全球實力強勁的航空公司有著長期的運力外包合作,DHL、FedEx還擁有自主的航空運力,有充足的艙位資源和運力保障。受直客資源、代理規模、市場風險、運力可獲得性等因素影響,我國空運貨代企業手握的艙位資源較為有限。與此同時,外包航空運力的靈活度不夠,難以有效滿足客戶供應鏈計劃變動,以及客戶定制化個性化運輸需求,影響客戶的服務體驗,因此需要空運貨代企業對航空運力有較好的掌控,實現運力和資源的靈活調配。
貨代物流企業的全球化與該國產業升級和制造業企業的跨國經營往往是同向同步、相輔相成的,一國貨代物流企業的全球服務能力也對該國的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具有較大影響。2019年華為包裹被轉運事件,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究其根源,我國尚沒有一家空運貨代企業或集成商能為華為的全球業務保駕護航。華為的業務遍及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我國空運貨代企業的服務覆蓋遠不能及;華為在中國以外的客戶主要集中在歐洲中東非洲(EMEA)、亞太和美洲,而這些地區也正是國際貨代巨頭的強勢區域,在流通渠道、運力資源方面相比國內貨代企業擁有絕對優勢。
3.3 客戶資源
歐美國家的產業升級和企業全球化進程開始的早,在前期的全球產業轉移中,物流企業伴隨著本國制造業一同出海,在制造業企業全球化業務的開展過,產生的供應鏈物流需求,出于民族情懷及戰略捆綁的考慮,也更多的選擇本國貨代物流企業協助解決,因此歐美空運貨代巨頭在客戶資源和代理業務的獲取上占得一定先機。而且歐美國家在前幾次的全球產業轉移中,享受了經濟全球化的巨大紅利,誕生了各行各業的龍頭企業,在全球的生產、制造、銷售和貿易流通中具有較強的話語權。DHL、德訊、辛克、康捷空等國際巨頭手握著全球一半以上的世界500強企業客戶資源,涵蓋了汽車、高科技、消費零售、生命醫療、航空航天等高附加值的航空偏好型行業。
我國空運貨代企業的客戶資源與國外巨頭相比差距較大。一方面,我國企業步入全球化、參與全球競爭的時間不長,且受進出口貿易結構、本土企業的產品附加值、貨代企業的產品能力及全球網絡、貿易方式和貿易術語的影響,導致我國空運貨代企業的市場獲取能力不強,獲取直客的難度較大,30%以上的業務來自“同行業務”,往往是給國際貨代巨頭做一些附加值低的業務環節,也使得我國貨代企業的整體毛利率較低。另一方面,與制造業的協同聯動不足,無論是跨境電商還是郵件快件,更多的是服務于消費供應鏈,對制造業生產供應鏈服務保障能力不足;且跨境電商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滲透率僅為38%,仍有六成以上的大貿潛力亟需我國貨代企業挖掘。以上綜合導致對我國本土貨代企業對我國進出口貨源及流通渠道的掌控力不足。
3.4 信息化數字化
國際物流流程長,涉及環節多、主體多,溝通對接、單證傳遞、信息錄入耗費了大量的人力、時間,拉高了企業運營成本。傳統的離線報價、冗長繁瑣的預訂流程、不可視不可控的流通狀態,已越來越不能適應客戶的發展需求,直接影響客戶體驗和客戶黏性;與此同時,市場對供需匹配、在線交易、全鏈路貨物跟蹤、監測管理,以及參與企業訂單管理、庫存管理、供應鏈優化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強烈。
然而整個大行業的數字化水平并不高,傳統貨代企業處于數字化轉型的初期,且面臨新興貨代平臺的競爭。DHL、FedEx、UPS具有貨運代理和承運人等多重角色,是一體化集成商,在貨物追蹤、指揮控制、自動化轉運設施、無人機運輸等方面很早就依托智能化數字化技術領先行業發展。但其他的傳統貨代企業,包括德迅、DSV、辛克、基華等巨頭企業也正處在數字化轉型的路上,開始推出myDSV、myCEVA等數字化貨運平臺,以簡化環節和優化供應鏈;國內的中外運推出“運易通”平臺,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融合。在數字化浪潮下,也涌現了一批數字化貨代及物流平臺,如Flexport、Fleet等,以創新模式與傳統貨代企業在市場上競爭分羹。因此,貨代行業亟需提升數字化水平滿足市場的發展趨勢,尤其傳統貨代企業應加快數字化轉型,避免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出局。
4 著力提升我國空運貨代企業國際競爭力
4.1 加快打造有競爭力的產品體系和解決方案
一方面,加強時效性產品開發,進一步提升跨境物流的服務履約時效。開發針對港到港、倉到倉、端到端等不同服務訴求,以及洲際遠程、周邊國家等不同市場區域,面向不同客戶的不同價格訴求和時效訴求,提供涵蓋國際航空干線運輸、口岸操作、海外倉、卡車航班、分撥配送、多式聯運等在內的定日達時效產品和全鏈路多樣化的產品組合。除此之外,注重加強同銀行、保險、商貿企業、電商平臺、海外端地面運輸企業間的合作,延伸供應鏈金融、國際采購、展示交易、海外派送等供應鏈服務,增強跨境貿易全鏈條綜合服務能力。
另一方面,著力提升專業化水平,增強行業解決方案服務能力。面向“冷鮮貴??臁睂I領域,以及汽車、高科技、生命醫療、生鮮、快時尚、航空航天等細分行業,加強專業能力建設,引進培育專業領域的物流專家,加強CEIV、GDP、TAPA等資質認證,為客戶提供專業化、定制化、可信賴的解決方案。在具體的能力建設上,除了從零到一地自身培育之外,還可借鑒國際巨頭的成功經驗,即通過投資并購的方式迅速增強某一細分領域的服務能力,如德訊自2000年以來先后在全球范圍內收購了13家易腐品運輸企業和空運貨代企業,以拓展易腐品運輸服務能力和市場份額,成就了其在易腐品領域絕對的行業龍頭地位。
4.2 加快提升海外網絡覆蓋,提升全球服務能力
一是加強同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出海協同。我國正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中國企業和中國品牌正迎來走出去、實現全球化的重要階段,也是我國空運貨代企業全球化大發展的關鍵階段。瞄準跨境電商流向和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全球拓展方向,同向搭建服務跨境電商進出口、一般貿易、境外產地產業帶海外直采的服務網絡,加快形成中國至歐洲、北美、RCEP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國際航空物流大通道,支撐中國企業“全球采購、全球生產、全球銷售、全球服務”。
二是多渠道開展國際合作,壯大市場版圖。從國外貨代巨頭的發現經驗來看,區域合作、兼并和收購(M&A)成為全球化進程中屢試不爽的手段。如DSV通過收購UTi Worldwide和泛亞班拿(Panalpina),獲取了在北美和亞太的網絡能力、客戶資源,進而迅速提升了在該區域的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我國空運貨代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可針對目標區域,圍繞貨代企業、境外地面運輸企業、報關企業、郵政快遞企業等選擇合適的標的,通過加盟、參股、收購兼并等多種形式,不斷完善基礎物流服務能力、獲取各行業垂直領域供應鏈物流解決能力,提升目標市場客戶資源獲取能力,擴大全球網絡布局,實現業務量和營收的快速成長。
三是加強海外制度法規和營商環境的研究應用。海外經營面臨著不同國家和地區在意識形態、民族文化、法規制度、商業環境、本土競爭、地方保護、市場監管等方面的挑戰,使得海外端的網絡拓展和能力建設之路較為困難艱辛。我國空運貨代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需強化對所在國政治環境和營商環境的掌握,提高對國際物流流程、規則和標準的認知,加強對海外國家關務流程、法規制度的理解,提升企業自身海外端的綜合服務能力。
4.3 著力化解運力難題,增強航空運力資源保障
以構建安全、暢通、穩定、可靠的國際供應鏈為目標,支持貨代企業通過各種方式,增強對航空運力的掌控。
一方面,加強與國內外航司的戰略合作,鎖定航空運力和艙位,借鑒DHL的航空運力建設模式,通過參股、控股等多種方式獲取本國及國外航空公司的相對控制權,形成相對自主可控的運力資源。另一方面,支持有實力的空運貨代企業適時組建自有航空運力。鼓勵支持如中外運(招商局)、宏遠等已初步具備跨境貿易全鏈條綜合服務能力,但干線運輸航空運力自主性和掌控力略顯不足的企業,組建自有航空運力,以更好應對客戶需求變更和定制化需求,進而提升跨境物流的時效穩定性和個性化服務能力,挖掘客戶潛力,提高客戶黏度??者\貨代企業更加具備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打造與國際巨頭相抗衡的航空物流企業的潛力,通過組建自有航空運力,增強產品履約的穩定性,提升我國物流企業的市場獲取能力,增強與國外貨代企業和一體化物流集成商的競爭能力,更好服務保障我國國際供應鏈穩定和產業鏈安全。
4.4 著力提升數字化能力,適應和引領行業發展
加大新技術創新應用,推動數字化轉型。圍繞操作流程、監測管理、供需匹配、在線交易、支付結算等市場需求,搭建數字貨運平臺,為客戶提供供需查詢、實時訂艙、即時報價、在線交易等在線化功能,并著力提升面向客戶的前端數字化水平,為客戶提供差異化數據面板服務,實現發貨人實時在線管理和實時貨物跟蹤,做到端到端可視化,實時監測特殊情況并迅速做出動態響應,提升供應鏈管理水平。充分依托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無人機系統等智能科技在供應鏈全流程、物流全場景、企業職能管理中的應用,賦能企業增強服務能力,提高運營效率,降低企業成本,提升盈利水平。
5 結束語
綜上對中外空運貨代企業的對比分析,我國空運貨代企業的整體競爭力與國家經濟實力、民航發展階段不相稱,服務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能力有待提高,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我國空運進出口市場,不僅被外國航空承運人占據著絕大部分的航空運輸市場份額(66%),我們的空運進出口貨源和流通渠道也被國外貨代巨頭掌控著。因此,提升我國空運貨代企業的競爭力,對增強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健全國際流通體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國際航空貨運能力的提升是個大課題。國際航空貨運短板最直接的表征在民航,但深層次原因不見得在民航,藥方自然而然也不全在民航。我們應該把更多的目光和精力聚焦在整個體系的能力建設上,而不僅僅是航空運輸單一環節的強弱、貨運航空公司的數量或者全貨機數量的增減上。 (作者:尹純建 單位:中國民航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規劃研究院航空物流中心 )